四、现代静电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阶段
二十世纪初,静电学从试验和科学研究阶段走向了实际应用阶段。
1907年,弗莱德埃里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应用的静电除尘器。1923年底特律爱迪生公司安装了第一台静电除尘器。由此,开启了静电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之先河。
1922年,范德格拉夫发明了实用的静电起电机。1931年范德格拉夫发明的半径1米的金属球起电机约可产生1兆伏(对地)的高电压,产生正电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在科研中应用于做正离子的加速电源;产生负电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应用在高穿透性的X射线的发生器中。
1931年—1933年,德国的M.克诺尔和E.拉斯卡确立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,制成第一台透射式电子显微镜。
1936年,法国的G.德斯特里奥发现场致发光现象。
1937年,美国的卡尔森发明了干式静电复印机。
二十世纪前期的静电学研究还包括静电喷涂、雷电监测、军事领域的静电探测研究等诸多方面。
二十世纪中期以来,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,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迅速推广应用,一方面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橡胶、塑料等制品的广泛应用,另一方面一些静电敏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,如轻质油品、人工器件、固态电子器件、微电子产品等。工矿企业部门受到静电危害影响日益突出,静电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愈来愈突出。在航天领域静电放电造成火箭和卫星发射失败甚至灾难,干扰航天飞行器的运行。在石化工业领域,美国从1960年—1975年,由于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达116起。1969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。荷兰、挪威、英国3艘20万吨级游轮在洗舱时产生的静电引起相继爆炸,引起了世界科学家对静电防护的关注。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乐静电科研机构,从事静电技术的应用和静电危害防护的研究工作。
我国在石化企业也曾发生30多起较大的静电事故,其中损失百万元以上的有数起。哈尔滨亚麻厂也曾因静电引起粉尘爆炸事故。
我国的静电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代末,到70—80年代,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,北京理工大学、石化总公司、复旦大学等开展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静电研究工作,特别是对石油静电防护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。从1980年代以来,我国的静电研究工作发展极为迅速,1981年成立了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,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静电学术会议。此后,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会议不断召开(截止2015年已召开全国性静电学术会议二十次),静电研究和应用的范围愈来愈广,科研队伍不断壮大,静电技术日益受到各级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。1988年、1990年、1993年、1997年、2004年,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大连等地举办了国际性的静电学术会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