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静电纤维纺纱的工艺流程为:配棉→混棉→开清棉→梳棉→精梳→并条→粗纺 精纺
一:配棉的目的。
1.满足纱线质量的要求。
2.保持生产相对稳定。
3.充分利用各种原料的特性。
4.合理降低成本。
二:混棉方法
1.人工混棉
2.棉包混棉


3.棉条混棉
三:开清棉及作用
1.开:开松,将压紧成块状的纤维原料松解成较小的块状或束状纤维(几毫克至几十毫克/块)。
2.清:清除纤维原料中较大的杂质和疵点(约60%左右)。
3.混:混合,将不同规格,性能的纤维进行初步的混合。
4.均匀:制成具有一定均匀度的适合下工序加工要求的半制品(纤维卷或纤维流)。
*纤维卷长度在34.2~43.2m之间,重量16~20kg。
纤维卷干定量:
粗号纱 420~450g/m 中号纱 390~420g/m
细号纱 360~390g/m 特细号纱 320~360g/m
四:
梳棉及作用
1.梳:梳理,对上工序转来的纤维块或束进行细致梳理,使其成为单纤维状态。
2.除杂:通过梳理进一步除去纤维中的细小杂质及疵点。
3.混合:使纤维之间充分混合。
4.成条:使纤维集拢而呈条状,称为生条,并有规则地圈放在条筒内,便于下工序加工。
生条的干定量:
32tex以上纱 22~28g/5m 20~30tex 19~26g/5m
12~19tex 16~24g/5m 11tex以下 16~22g/5m
五:精梳及作用
1.精梳:精细梳理,对梳棉的生条制成的条卷进行精细的梳理,使纤维进一步伸直、平行、分离(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可由生条的50%提高到90%左右)
2.
3.除杂:清除纤维间包含的棉结、杂质。
4.制成条干均匀的、一定重量的精梳条。
5.按一定规律将精梳条圈入条筒内,以利于下道工序加工。
精梳条干定量:
特细号纱:10.5~14g/5m 细号中号纱:13.5—15.5g/5m
T/C纱 18.5—21g/5m
六:并条及作用
1.并:并合,将6~8根的梳棉或精梳条进行合并,使条子间的粗细不匀相互弥补,以改善条子的均匀度。
2.牵伸:在并合的同时,进行比合并数略大倍数的牵伸(抽细,拉长)。
3.混合:通过并合和牵伸的作用,使纤维得到充分的混合。
4.
伸直:在牵伸的作用下,使纤维得到进一步的伸直平行。
5.
制条:制成一定重量的纤维束,并规则的圈入条筒内,以利于下工序的加工。
熟条干定量:
32tex以上 19~23g/5m 20~30tex 15~20g/m
13~19tex 13~18g/5m 9~13tex 11~15g/m
*并条工艺道数的选择:
纯棉
化纤混纺
七:粗纺及作用
1.牵伸:将熟条经5~12倍的拉伸(进口的粗纺机拉伸倍数在2.5~24.2倍),制成一定细度的粗纱。
2.伸直:通过牵伸,使纤维得到进一步的伸直平行。
3.加捻:对牵伸后的须条施加少量的捻回(2.13~1.01捻/10cm),纺成稍具强力的粗纱。
4.卷绕:将粗纱有序的卷绕成型,便于精纺工序的退绕加工。
粗纱干定量:
32tex以上 5.5~10.0g/10m 20~30tex 4.1~6.5g/10m
9.0~19tex 2.5~5.5g/10m 9.0tex以下 1.6~4.0g/10m
*在老式的粗纺工艺过程中,一般需经过两道,甚至在纺高支纱时要经过三道粗纺工艺。
头道粗纺机用单根棉条喂入,经3~4倍机械牵伸,纺成660~1250tex(0.9s~0.47s)的头道粗纱;二道粗纺机用双根头道粗纱喂入,经4~5倍机械牵伸,纺成230~650tex(2.5s~0.9s)的二道粗纱;三道粗纺机用双根二道粗纱喂入,经4~5倍机械牵伸(重量牵伸2~2.5倍),纺成100tex~220tex(5.8s~2.7s)的三道粗纱。
八:精纺及作用
1.牵伸:精纺工程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,因此,将粗纱牵伸成一定号数是精纺工程首要的任务。
2.加捻:对牵伸后的须条进行加捻,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强力的细纱。
3.将纺成的细纱有序的卷绕在适当的筒管上,便于后加工和使用时退绕。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