纺织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。纺织生产的出现是人类摆脱 “茹毛饮血”的原始状态的重要标志。
纺织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,她与农业生产几乎是同时出现并发展的。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,纺织一直是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。在人类文化中,纺织与农业技术一样具有特殊的地位。这种地位我们从汉语词汇的形成中可以看出来梗概。
我们知道,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,汉字有形声字和会意字。例如:在殷墟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发现“纟”和“幺”偏旁字就有100多个;东汉字典《说文解字》中,有”纟”和“幺”偏旁的字有267个;《新华字典》这样普及型字典中,收有 ”纟”和“幺”偏旁的字有300余个。由此可以说明纺织生产与汉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。
语言词汇是在人类长期生产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,她是久已普遍存在着的社会现实的反映。在汉语词汇中,存在着大量的来源于纺织的词汇,有些词汇起源很早,经过多次辗转引申,粗看已不易发现这种历史渊源关系,但涉及面却十分广泛。现代汉语中,无论是学科术语,还是日常惯用的形容词、副词、抽象的名词等词汇,都有大量的来源纺织的字或词。例如:形容美好,常用“锦上添花”,“前程似锦”的“锦”字,锦原指彩色丝织品;形容“干脆”时常用“快刀斩乱麻”中的“麻”,是纺织原料之一。再如:“综合分析”、“组织结构”、“成绩”、“纰漏”、“青出于蓝”等等词汇,似乎都与纺织无关,但探究其来源,这些词汇无一不是来源于纺织。 “分析”的原意是指用指甲将麻皮劈细成缕;“绩”的原意是用手指将麻缕一根根的首尾捻接成纱;“综”是用绳子将一组经纱牵吊在一起的棒;“组织”的原意是指织物中经纬交织的规律;“纰漏”的原意是指织布中的疵点;“青”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织物染料;“机”是织布的工具,繁体的机字写作“機”,上面两个“幺”代表经纱,中间一个“戈”字是打纬用的木刀,下面的“人”字是织布工,“木”字则说的是机是由木头做的。
上述例子,无不说明纺织生产与文化生产发展的关系,可谓是源远流长,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。